误区七、关于理念
可以说这是我觉得对于中国厂商最重要的一点问题:理念,观念,调音观,随便什么词都好,就是这个东西。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和各种耳塞制作者,调音工程师,开发商,资方有过广泛的接触,某些牲口甚至跟我有吵得天翻地覆。这是一些有意思的回忆,但同时有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发生。很多业内人士也对这方面的问题认识不足,在主观上,这是一种阻碍自身发展的思想。我们先阐述一些国外的例子吧。
ⅠUltimateears UE
最早,UE10pro就是很多人的梦想,号称“3210”之一。而UE的民用产品由5pro的入市到TF10的盛行,再到大量低端的推出,把市场重心放在民用市场的UE越来越尝到甜头——当然还有苦果,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种策略。市场和技术,几乎永远都是相背离的东西。
迄今为止UE的大部分产品,都有一个统一的调音观领导——一种偏向监听的,冷静直白的风格。如果看频响图,会发现UE的一些耳塞,中高频泛音段有一种细微的抖动。
从听感上分析,就是牺牲一些部分的泛音换取更清晰,更明确的线条感,他们也许认为泛音过分会造成多余的染色,影响监听的准确性。在我听过的UE经典系列(SF/TF/UE)产品有这种特点:高频清淡,人声略薄。
这是UE系的监听观:通过去除晕染来得到凸显的形体感。从sf3到5pro到TF10再到UE10(还有朋友评价的UE7pro),都多少显示出这样的特征。
理解了这种风格的存在,就能理解为什么5pro被批评没有乐感,TF10的人声感情不足。尽管5pro低频多,但是严格来讲它并不适合热情的流行乐。TF10用家也纷纷寻求换线的改变——因为这种风格令人无所适从,甚至令人不快。
而很多人并不了解这种特质的存在,也就出现了不少对UE产品的责难。从这点上说,UE试图以TF10打开民用市场的想法并不是太成功:UE的旧有风格其实还是不太容易被接受。毕竟,它一直是一家面向专业市场的厂商。
UE被收购前,已经在谋求更贴近发烧友市场和大众消费市场的策略调整,MF系列的产生可以看出这一点(虽然MF2仍然具有UE经典观念的痕迹)。UE11pro的诞生即表明了,UE正在向更加富有乐感的方向努力。UE11的低频量增多,声音更富有感情,然而毕竟还是未脱出UE经典风格的影子,线条在我听来仍略嫌突出。而UE700做了更多的改变,纤细而有一点修饰感的声线表明了UE在这方面的尝试还在继续。
UE的经典风格:抑制乐感,取得清晰。
ⅡWestone威士顿
某人说:Westone的调音观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当然,这话说在W3发表以前。现在不是太行得通了。
从头说起,um1、um2都具备这一种特点:高频较暗,量少;中频厚,密度高,有一定修饰;人声结像极端前凸,或者说能和你本人重合。
这是一种彻底的,WST式舞台监听的风格。就我听过的ES3亦有着强烈的此种表征,不过ES3的特性更加激进,也导致了一些业内朋友的贬谪。
WST经典风格最大的特征是人声强烈前凸和着力渲染,尽可能使人声贴近聆听者——或者应该叫做表演者。我甚至评价UM2的歌手结像是和本人重合的。WST也许认为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帮助歌手进入状态。而高频部分的暗化处理我认为更像是一种强弱对比:用于凸显人声的明确度。两端的不加笔墨,或许也可以理解为开发um系列时无线接收器和录音回放工具的频响较窄,调音师觉得如果多加增益反倒会有副作用吧。但这样的调整,会使得在聆听回放的时候声音偏闷,声场放不开(个人以为声场是由结像界定的,结像都不见了谈什么声场)。
可以说WST趋向专业范围的调音也让它在民用市场毁誉参半:不少朋友非常喜欢它细腻丰满的人声(这意味着流行乐的表现得到了保证),而不少朋友非常不喜欢它过于拥挤的声场和加料较多的中频。“有素质没听感”从某种意义上也是没有错误的。专业范畴的厂商总多多少少有点这种德性。
Westone3的发表,以及其后ES3X与UM3X的发表,标志着WESTONE的转型:人声依然是着力渲染的部分,毕竟这几乎是WST的标志。而两端的调整回升,使整体能量分布由“橄榄球形”趋向平衡。W3的调整也许尚显青涩——一个巨人的转向总是要一点时间的——而um3x个人觉得已相当有水准。
WST的经典风格:人声丰满,紧收声场
ⅢEtymotic音特美
一个显得十分理性的厂商,或者说它的调整思路是纯数据化的。
作为一个听力研究的机构,ETY看待耳塞的角度与别的厂商——无论是消费电子还是专业舞返厂商——都有不同。在ETY的视角,ER4是一个“器械”,是一个类似听诊器或者心电图之类的东西。它的作用并不是诠释,而是回放
在ER4的包装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GRAPH,上面有一条与ER4S的曲线几乎重合的虚线(仔细看)。
根据ETY自身的说明,这是一个“理想耳塞曲线”,它基本吻合一定距离以外全频平直的监听箱,到达人耳后的情况。而这种情况中,高频的衰减十分严重,各个频段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而把它们在FRG上表示出来,就是这条“理想曲线”。ETY认为最好的耳塞就应该是这样:听起来和标准监听箱没什么不同。它应该完全反映前端给出的信息。耳塞只是录音染色、音源染色、放大器染色以及线材染色的载体,而不是新染色的添加者。由此我们还可以理解为什么ER4B有着亮到过分的高频泛音:它的设计考虑了人头录音的高频衰减,所以就不在耳塞上进行衰减了。反过来说,我们一般耳塞下的人头录音,高频是过暗的。
ETY的典型风格:FRG纯平?不,不是,是听觉纯平
还有很多,Sennhaiser的平和浓郁,SHURE E系的热情趋向,ATH的妖艳渲染……等等等等。这些厂商,无论你喜欢与否,他具有一个成型的调音艺术体系,所有的产品都按着这个底线作多多少少的调谐然后发布。这个体系本身也在自我完善和变革。调音的技术,并不是很难的东西,但是“为何调成这样”,却是最难以回答的问题。
音响业界的种种案例(线材、电源、jitter……),体现一点:在这个范畴感性是盖过理性的,在厂商方面,艺术和技术是需要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甚至艺术观念要更加重要——的。而具备技术与艺术双重素养的调音师,以及有醒悟需要建立自己风格体系的厂商,在国内实在太少。绝大部分厂家做做OEM,做做ODM,没事做做假货,流点工包,日子就这么过下去了。
我们中绝大多数缺少精神,我们大体缺少一种看到眼前的钱以外东西的觉悟。而没有精神没有灵魂,我们永远都超不过我们的宿敌们。这种信仰根基上的东西,在每一个业界,都是那样重要。没有一个自己的基础,什么都是空中楼阁。做成什么样,为什么做成这样,不断的试探,不断的调整,才能出来一个自己的体系。光是一味迎合OEM单子,做外观至上的产品,在试图转向自我体系建立的时候就容易碰壁。这一点反而是很多国产小厂比大厂做得更好许多。老实说,这也是我不太喜欢国产仿制的原因之一。
四年,这只是一些复杂的小小思绪,它们存在于我的生命里面,作为历史的一部分,变成将要被未来赋予意义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