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 频道

争议中成长 专访1MORE联合创始人林柏青

  【IT168 资讯】在本月17日的1MORE万魔耳机年度魔趴给行业带来很多新启示,一个颇具争议的品牌,一个在小米光环下成长的品牌逐步探索着发展之路应该如何走。加一创联正式宣布更名为“万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开启属于新声代的智能声学时代新潮流!联创模式在1MORE的成功伴随着一波又一波的议论,在面对行业舆论压力下,1MORE依然在2015年创造出骄人的销量。

  发布会之后,1MORE 联合创始人 副总裁林柏青先生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并且毫无回避的回应了这一年来发生在1MORE身上的各种事情,包括1MORE和小米目前的关系、圈铁耳机撕逼事件等等。

争议中成长 专访1MORE联合创始人林柏青
▲争议中成长 专访1MORE联合创始人林柏青

  0回避,直面圈铁撕逼的事件

  “我们几年在线下办了25场体验会,我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粉丝了解1MORE。国内KOL圈比较复杂,他们有很多利益纠葛。1MORE的东西在国外的评价其实都非常好,小米圈铁耳机和1MORE圈铁耳机在国外媒体的评价都很不错。我们重视的不是性价比,我们关注是人家对我们产品的感觉,而不是价格,我们不想讲价钱。所以你们会发觉国内KOl圈和国外的评价完全不一样。在国内,我们会检讨跟媒体的关系和KOL的关系,在撇开利用之外有个比较客观的接触。”

争议中成长 专访1MORE联合创始人林柏青
1MORE联合创始人 副总裁 林柏青先生

  “我们现在也很重视国外的评测,由昨天发布会上可以知道,1MORE美国已经成立了,未来国外的销售和国外的评测都很重要。我们希望有更专业和更客观的建议,1MORE其实是很虚心的,我们希望听到更多专业客观的意见。我们期望更多人的理解我们。”

  和小米的关系,以产品的调性做细分,一直是合作伙伴。

  “我今天就会预想到大家会问很多小米和1MORE之间的问题,1MORE的东西虽然会比小米做得更加有逼格一点,我们的定价相对会高一点,我们主要面对的消费者有很大一部分是“果粉”,这些都是消费能力高一些,不过相比其他耳机品牌,1MORE产品的定价也很亲民的。我们经常看到发烧圈的玩家会说小米不好,但你有没有想过那些平常玩贵价耳机的发烧友怎么可能会去听一款这么便宜的耳机?不同的产品定位和受众人群本来就是分开来看的,我们卖的产品跟发烧圈他们喜欢的产品是两种定位不同的东西。像卖得很好的某BXXX品牌耳机,这类耳机产是摇滚挂的,但不是发烧友喜欢的类型。我们第一要搞清楚1MORE的受众人群不是耳机发烧友,而在发烧圈的评价对于消费者的意义,那就让消费者去思考了。”

  “不可否认有些人对小米跟1MORE产品产生区隔疑虑,基本上我们从产品的调性去区分小米和1MORE。例如我们1MORE的耳机能够和小米、苹果手机兼容,但小米耳机就不会针对苹果手机做兼容设计。在小米和1MORE的品牌方面,我们会做功能上和价格上的区分。”

  保持和音频圈发烧友的友好关系,听取客观意见最重要

  “我们需要客观面对一个事实,发烧友是很有影响力的,我们一直都不太想聊这一个部分的,今天既然提了我们就在这里稍微讲一下。1MORE还是会用产品跟发烧友做朋友的,我们不能要求发烧友公开帮我们讲好话,这是不可能的,他们是发烧友,不可能以他们的身份来讲一条99元的耳机。但我们是以私底下问他们对这款耳机的看法的方式来交流的。所以1MORE和很多发烧友建立的感情是在私底下的产品交流。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想得到客观专业的建议,另外一个是不想他们黑我们的产品,我们不期望他们帮我们讲好话,但至少不要黑。”

  “之前很多人说我们的圈铁耳机包装很像K3003,那到底用户是重视耳机还是包装?那些圈内的人就是没地方可以攻击了,就一直在讲包装。其实1MORE跟发烧友之间的关系我们是很重视的。重视的方式是希望他们给我建议,第二就是不要说不是事实的话。”

  针对早前谢冠宏先生的“世界上没有调音师”这一论调作解释

  “谢总的微博被断章取义了,其实他不是那种意思。调音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他知道调音是很困难的。首先调音必须要客观调音,包括刚刚提到的激光扫描,我们能够把失真做低。之后透过主观声学,找Luca进行微调,然后在面向大众进行公测和内测。例如运动耳机的调音和音乐耳机又不一样,所以我们针对每个耳机进行不同的调音,找不同人群和族群进行测试,参考测试反馈结果才最终定出我们的调音版本。所以说调音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谢总的意思其实是不要刻意强调调音师,而是要强调调音的流程。1MORE的调音是一个严格的流程,到了最终量产组装耳机的声音也会有误差,工厂是调音环节的其中一块,而且非常重要,工厂能够直接影响成品的实际音质。调音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个流程。”

  “这里让我多讲一句,1MORE发展策略是国际大师联盟。在声学上我们找Luca,他是得过4次格莱美奖的大师级人物,我认为1MORE的发展方向是对的,当然他的品味不见人能够让任何人都一致,就如发烧友的品味和一般大众品味也不同。1MORE国际化路线不仅仅是在美国卖,更重要的是人才的网罗,让更多好的人才帮我们做产品,经过国际化让我们的产品更加成熟,这是我们的策略和目标。”

  和吴莫愁的合作出于理念的一致,没有付任何代言费用

  “对一个新品牌而言,单靠明星代言是很困难的。1MORE和吴莫愁的合作是一种跨界合作,她是中国好声音的歌手,我们也做中国好声音的耳机,吴莫愁也是目前《中国好声音》里面人气最高的,她是最有希望成为国际化巨星的。但是,吴莫愁没有收我们半分钱代言费,我跟她的合作不是代言性质的。如果耳机要做成功,不能用代言这个方式,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高昂的代言费最终也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争议中成长 专访1MORE联合创始人林柏青
▲跨界合作

  “吴莫愁来我们公司不是走马看花的,真的很用心在跟我们看产品,我们之前画了一个手稿,她好喜欢并且要了那个手稿,是我们设计师亲笔画的手稿。她现在是大明星了,我们也没那么多钱请她代言。她很珍惜那份手稿,很珍惜那个产品。我们跟吴莫愁的合作是因为产品理念相同,1MORE这个品牌我们也相信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改变世界对中国品牌的想法。我们找吴莫愁合作一拍即合,一分钱代言费也没有收。我们以后会一直做这种跨界合作。我们跟《中国好声音》的合作没花一分钱,他们也是认同我们的产品才合作。”

  不忘初衷的产品设计

  “我们希望用户听耳机不要过度而让听力受损,我们希望有个功能,在耳机集成了一个智能芯片,智能调节耳机音量,这个芯片能够侦测用户听音乐的时间,提早把音量降下来。我们做这个功能有个初心是遇上了一件事,我们美国公司合伙人Dave Russell,她女儿在上大学的时候发现听不清楚老师的话,后来去检查耳朵才发现她的听力永久受损了,原因是因为长期听耳机的时候音量调的很大声。Russell有一个遗憾就是没有提醒她女儿做好听力保护。然后到了1MORE,我们做这种设计也因为这个缘由。”

  “很多耳机的灵敏度可以达到110dB,我们不想把灵敏度做得那么高。以前做这个但心别人攻击我们,他们会说你们的灵敏度怎么只有96dB呀?市面上普遍的耳机都有105、106的。我们背后初衷是希望你们能够健康的使用耳机,不要听太大声。”

  物联网产品布局以及轻智能的概念

  “现在手机跟耳机的绑定都非常密切,但很多时候我们耳机都不太方便跟手机一起搭配,例如运动的时候带个手机就很麻烦,所以先我们希望能够让用户带上一个耳机就能跟手机适配,甚至你带出去就能够听音乐。我们就是要做一个互联网的概念,就是一物一号。一个耳机就可以成为一个网络终端,按一下就有音乐推送到耳机上,可以一键分享,不需要依靠手机。所以我们跟爱听卓乐去合作,解决版权的问题。我相信音乐的内容对耳机厂是很重要的,我耳机卖给你就算了?当然不是,我们希望以后能够为消费者做更多的服务。”

争议中成长 专访1MORE联合创始人林柏青
爱听卓乐合作

  “我们1MORE的智能是想给消费者显示无缝连接的效果,用户使用1MORE的产品不要经过复杂的设定。例如一个耳机买回来要各种绑定,蓝牙设定等等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要配对,要搜一下这个耳机叫什么名字。目前市面上很多所谓的智能耳机都需要很多APP的绑定,有很多使用上的局限。我认为一个好的智能是不需要想太多,1MORE强调的智能是轻智能的概念,使用的时候不需要太多的设定。当你带上耳机,我们会侦测用户的状态,然后给你推送适合的歌曲。”

  “像我们昨天发布的Smart EQ。一般情况下音量调小了是听不到重低音的,但使用Smart EQ后自动在小音量的时候把低频拉高。所以用户如果想要听重低音的时候就不需要把音量调很大。我们是动态补偿的。都是这种轻智能的概念,就是让用户少一点操作,做少一点设定。还有智能煲机软件,一键就可以煲耳机,不用过多的操作。”

  笔者点评:林柏青在本次的专访着重的解析一些事情,一方面是媒体以及音频行业的人士对1MORE的不熟悉而造成的误解,另一方面是1MORE的产品理念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其实在专访之前笔者就参观过1MORE在深圳的公司,1MORE给笔者最大感觉是这家企业做事情是极致的一丝不苟,笔者也不止一次形容1MORE的东西是“处女座”出品的。所以很多事情1MORE都很想做到极致的好,包括产品,还有在舆论方面。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1MORE的联创模式是让这一个新晋品牌在短时间成长的主要原因。快速成长的副作用就是各种争议了。显然这一年的争议并没有让1MORE垮掉,反而激发1MORE上进和改变的动力,并且1MORE品牌还真的在耳机圈火了。在目前中国制造业要生存和成长确实不容易,1MORE的魄力以及做事的精细确实是值得佩服的。

  媒体的角度来看,1MORE在今年处理舆论方面的手法就显得有点过激了。和行业大V的撕逼给企业的形象扣了不少分,而且产品的理念也没有正面的铺开这才是最关键的。对于一个企业,正确和耐心的宣传还是比较稳妥和持久的。虽然不可否认小米的营销手法确实能够很快让人知道你的存在,但能否长期占据消费者心目中的口碑品牌,还要靠稳妥营销手法和良好的产品输出。

  对消费者而言,1MORE或者说小米的耳机产品都是很畅销的。这与其产品的正确定位不无关系。能够拿准消费者的口味,以用户及角度去设计产品并没有什么不妥的。2000万销量足够说明一切了吧。如果一个喜欢用手机听歌的用户,一款外观漂亮,功能完善,声音也不差的,价格便宜的耳机,没有不买的理由吧?

0
相关文章